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1,背景
1.1 "保障体系"的性质、宗旨、建设内容
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是"211工程"的公共服务项目之一。其宗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国高校的资源共享网络,把对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信息服务提高到一个新台阶,为"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及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保障体系"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就是进行数据库建设。通过自建和引进一批数据库,实现对高校现有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补充重点学科外文文献资源的不足,提高高校系统总体文献保障的水平。
联合目录数据库是"保障体系"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数据库之一,1997年10月19日- 22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的"西文图书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业务研讨会"标志着本项目中的西文图书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的正式启动。
1.2 项目建设基础
1.2.1 有良好的书目基础
我国高校重点大学图书馆自80年代末开始了较为正规的机读目录编制工作,并陆续开展回溯建库工作,这为建设联合目录数据库打下了良好基础。
1.2.2 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合作经验
从1991年起,原国家教委所属的16所院校建立了文科文献信息中心,按重点学科进行馆藏资源建设,并联合建立了"西文新书联合目录数据库"和"西文期刊联合目录",在发行印刷版西文图书联合目录之后的基础上,于1996年提供网络版"文科中心"联合目录检索;西文期刊联合目录每年提供文科重点高校现刊联合目录报导,目前已积累了数千余种书目及重点高校的馆藏;高校"中文书目合作回溯建库研究"项目历时三年多,不仅为全国高校培养了一批中文编目骨干,而且积累了数万条联合目录数据。
1.2.3 有良好的广域网络条件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设为联合目录建设、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2,任务和目标
2.1 建设任务
建立多语种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和联机合作编目、资源共享系统,为全国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书、刊文献资源网络公共查询,支持高校图书馆系统的联机合作编目,为成员馆之间实现馆藏资源共享、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奠定基础。
2.2 建设目标
在规模上争取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高校联合书目记录达70万条左右,馆藏信息达220余万册(卷),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实用的联合目录数据库;在操作上依托CERNET网,选择遵循Z39.50协议,开放、灵活、可扩充性强,用户界面好,具有多文种信息处理能力的软件,在服务方式上,本着见效快、受益面广的原则,提供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公共查询服务,提供软盘或只读光盘介质的联合目录产品,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示范联机合作编目和网络馆际互借,十五"期间对本项目的全面实施、滚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建设内容
中文书、刊书目记录及其馆藏信息;
西文书、刊书目记录及其馆藏信息;
古籍书目记录及其馆藏信息;
俄文、日文和其它语种书、刊书目记录及其馆藏信息;
中西文规范记录(包括名称、主题标目和丛编题名);
非书资料、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及网上资源联合目录。
2.4 建设队伍
以全国中心和地区中心挂靠图书馆为数据建设骨干队伍,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图书馆为基本队伍,滚动发展全国高校图书馆,横向发展与各级高校图工委及其它行业图书馆的协作共建。
3,功能
3.1 网络联机公共查询(OPAC)
3.1.1 联合目录查询功能
用户通过客户软件,浏览器方式查询联合目录,请求馆际互借(ILL)。
3.1.2 广播式检索功能
用户可以同时选择多个高校的馆藏目录数据库,查询或请求馆际互借。
3.1.3 查询其它数据库
用户在检索联合目录时,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查询"保障体系"提供的自建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引进的商业数据库和导航数据库。
3.2 合作编目功能
3.2.1 联机合作编目
包括检索、套录编目、原始编目、编制规范记录、加载馆藏和下载书目记录等功能。
(1)广泛收集标准数据源,除提供联合目录数据库中的书目记录和项目购买的数据源,用户还可以通过网关访问外部数据库,完成数据下载、编辑等套录编目工作,以缩短各个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编目---加工---上架的周期。
(2)根据学科分工原则建立原始编目数据,联机原始编目可以得到联机的标准、规则等方面的技术咨询,标目受规范控制。
(3)成员馆加载到联合目录数据库中的馆藏信息是开展馆际互借、协调采购的基础,也是"保障体系"的重要资源。馆藏信息也应包含各馆的新书(刊)订购信息。
3.2.2 批处理上载功能
包括批处理上载书目记录和相应的馆藏记录。该功能适合建库初期汇集数据阶段,联机合作编目工作开展后,对于网络通信条件较差的图书馆也可采用上载方法上交数据。
3.2.3 记录更新合并与馆藏信息挂接功能
(1)一条书目记录原则:联合目录数据库采用同种文献仅保留一条书目记录的原则,可避免同种文献的馆藏记录过于分散,避免数据库膨胀过快,便于数据库维护。
(2)数据匹配原则:确定识别相同记录的参数以及相同记录必须保留的字段。
(3)优先级原则:根据编目质量的评估确定优先级别。
(4)馆藏信息挂接与自动更新地方图书馆系统记录:根据数据匹配和优先级原则,实现记录的自动合并、覆盖和馆藏信息的自动挂接。当联合目录数据库中的某条书目记录被更新,系统将自动把更新记录传送给下载该记录的有关图书馆,图书馆根据需要可以更新原来的记录。
3.2.4 超文本连接功能
利用书目记录的URL字段,实现书目记录与超文本的连接,如连接到相关的全文数据库、图象数据库和INTERNET导航数据库。
3.2.5 规范控制及全域更新功能
(1)规范文档的建立:购买源文档套录记录与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建立名称规范(包括个人名称、团体名称、会议名称、丛编题名、统一题名)和主题规范。
(2)规范控制的作用:统一标目、建立相关标目的相互参照、引导读者正确查询书目。
(3)全域更新功能:能对数据库中的特定标目统一修改或删除,全面快速更新或清理数据库中的非规范化标目,提高检索精度。
3.3 产品服务功能
(1)MARC书目记录发行
(2)光盘联合目录
(3)规范记录
(4)新书、新刊报导
上述产品服务中的前三项为有偿服务,最后一项上网报道。
3.4 协调采购功能
本项目要求提供采购信息,因此通过查询书目记录及相关馆藏信息,可以起到新书、刊、电子资源采购的宏观控制与协调作用。
3.5 馆际互借功能
见馆际互借(含文献传递)管理条例草案。
4.标准
为保证数据的永久性,为将来实现目录检索---文献传递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中,要遵循规范化原则,贯彻国际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
(1)书目数据标准:包括文献著录标准、机读目录格式、代码标准、汉语拼音标准(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ISO - 7098)、分类与主题规则、规范等。
(2)信息检索标准 (ANSI/NISO Z39.50)
(3)网络通信协议 (TCP/IP)
(4)字符集标准
(5)馆际互借标准 (ISO 10160/61)
(6)"保障体系"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的有关文献
5 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方案
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拟采用集中式数据库结构,在管理中心和地区中心建立8个联合目录数据库,通过"增量复制"技术使8个联合目录数据库中的书目记录保持同步,最大程度地保障联机编目应用和馆际互借应用在高效便捷实时的环境中进行.地区图书馆一般通过对本地区的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检索进行联机编目或请求提供馆际互借。采用这种模式,能利用较短的时间,建立以联机合作编目和馆际互借为目的资源共享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把其它资源服务整合在一起.用户进入8个中心的任何一中心,都能查到相同的信息,逐步建成全国高校的数字图书馆系统。
6 软件需求
联机合作编目软件由CALIS管理中心提供。
7 硬件需求
硬件需求由硬件设备项目负责。
8 数据库建设用户管理
8.1 用户类型
凡是承认本项目制定的管理办法,并自愿申请加入本项目的图书馆,经注册后均可成为成员馆。根据责任、权限和使用方式,定义了12个级别的用户操作权限。其中A+和A级别仅适用于系统管理人员和质量控制组成员;B+和B级成员馆为数据建设的核心队伍和基本队伍,负有馆藏书目建设和书目质量控制的重任,其权限较其他成员馆大,数据级别也比其他成员馆高;C+、C级成员馆应该是联合目录最广大的用户群,主要是共享书目数据,提交本馆馆藏,依托CALIS联合目录提供的数据,建设好本馆自动化系统。E级、E+、G级主要适用于参与CALIS联合目录共建共享的其他行业图书馆和数据提供机构。
8.2 用户注册和有偿服务管理
(1)免费提供联合目录联机公共查询
向成员馆提供联合目录的详细级联机公共查询及其它成员馆数据库的联机公共查询;向非成员馆提供简要级的联机公共查询。
(2)通过用户登录名称、登录口令及用户类别,限制各类用户对系统的访问、使用权。
(3)有偿服务:有偿购买成员馆提供的书目记录和馆藏记录,有偿向各类成员馆提供联机套录编目、书目产品及馆际互借服务。
9 项目管理
9.1 项目管理
项目由管理中心负责管理,管理中心联合目录项目工作组主持建设,管理中心和地区中心所在图书馆负责对数据库的运行维护,全国高校协作共建。
(1)联合目录项目管理组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工作。项目管理组下设工作组,负责日常业务工作的运行。
(2)地区中心负责对本地区联合目录数据库的运行维护,负责本地区数据管理,参与产品发行工作,成立本地区协作委员会,组织本地区的业务培训活动。
(3)图书馆履行其用户类型的职责,严格按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的业务规范提供数据,积极参与联机合作编目活动。
9.2 质量管理
为有效地保证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成立质量控制组。质量控制组由全国高校的编目专家组成。其职责是:审定数据库建设质量;审定项目实施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规范规则的执行情况;接受联机合作编目的咨询工作等。
9.3 协作委员会
为有效地保证成员馆之间的共建、共知和共享,成立地区成员馆协作委员会。
地区成员馆协作委员会由本地区的成员馆代表组成。其职责是:监督成员馆履行其义务,代表成员馆的利益,监督项目实施进程,反馈成员馆信息,参与项目中涉及用户利益的有关章程的修改工作。
10 项目实施计划
10.1 第一阶段(1997年10月-1998年2月) 项目准备阶段
为有效地保证成员馆之间的共建、共知和共享,成立地区成员馆协作委员会。
为有效地保证成员馆之间的共建、共知和共享,成立地区成员馆协作委员会。
10.2 第二阶段(1998年3月-1999年上半年) 项目筹集阶段
(1)筹建西文期刊联合目录(1998年5月21日于上海复旦大学召开研讨会)。
(2)举办西文编目培训班(1998年7月20-25日于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3)讨论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项目方案。
(4)项目软件需求论证(联机编目、公共查询和馆际互借)、系统软、硬件招标。
(5)确定初始化数据装载方案,系统测试,书刊联合目录初始化数据装载。
(6)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出版联机编目工作手册等文件。
10.3 第三阶段(1999年下半年-2000年) 功能示范阶段
(1)示范联机合作编目。
(2)成员馆的培训。
(3)编目系统的改进。
(4)项目成果鉴定验收。
10.4 第四阶段 全面实施和滚动发展阶段(2001年)
实现项目提供的功能,发挥预期效益,总结经验教训,制订"十五"规划,滚动发展"九五"成果。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图书馆
http://www.hbesxy.edu.cn/t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