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学院 图书馆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好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香校园 > 好书推荐 > 正文

好书推荐第115期——《一九八四》作者:乔治·奥威尔

发布日期:2025-04-29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英国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奥威尔完整经历了整个英国殖民时期的衰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迫在殖民警察队伍里的他深刻见识到殖民者的残忍行径,之后选择脱离队伍,在四年间走访欧洲各国后参与西班牙内战,内战失败后又回到国内,参与二战反法西斯的斗争。

奥威尔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其中包含各类文学批评、诗歌、小说及讽刺新闻。最著名的便是《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这两部政治讽喻小说。他的作品以清晰的逻辑、尖锐的社会批评、反对极权主义和直言不讳地支持民主的社会主义为特点。


作品简介:

《一九八四》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创作的一部长篇政治讽喻小说,出版于1949年。它重点探讨了党派和政府权力过分伸张、推行极权主义、实施压抑性统治的恶果。故事发生的时间设于1984年——为当时作者对未来的虚构想像。在其构想中,世界大部分地区都陷入了一场永久的战争、政府监控无处不在、资料记录中满是历史否定主义及政治宣传。

因其蕴意丰富的内涵,《一九八四》与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推荐理由:

《一九八四》是一部政治小说,也是一部深藏时代痕迹,解读历史风貌的经典之作。从两个小人物的视角,奥威尔批判了当时官僚滥权、极权主义盛行的社会风气,以充满讽刺意味的故事警示大家不能在一场战争的大胜后放松警惕。书中对官僚滥权的揭露引发了社会与文学界的广泛热议,影响了后世相当多的文学作品,于近现代政治史上亦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从个人角度来看,奥威尔用辛辣压抑的故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思考政治的理由。就如柏拉图所言“拒绝参与政治的人,只会被更糟糕的人统治”。书中荒诞的大洋国便是糟糕的代表,读过此书的人不愿现实倒向这样糟糕的处境,自然开始关心、反思政治的运作。哪怕是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这本书依然有相当多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读后有感:

对于第一次读政治相关文学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恐怕会与想象中一本正经的政治小说大相径庭,作者刻意运用各种夸张手法,将大洋国描述成了一个荒诞又疯狂的国家。但实际上,这正是作者想透露的情感——失望。

说到政治小说,不得不提到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在书籍最初出版的1949年,刚刚结束战争的东亚又进入了解放战争,另一方面,美苏两极二分德国,铁幕演说的硝烟驱散和平的氛围。作者将近终末,却发现自己作为革命者奋斗一生后的世界又回到开始的模样,紧张,冲突,暗流涌动,加上核武器的威胁,似乎更加糟糕了。正是这样的处境缔造了这部小说基本的底色,悲观的失望。

但在小说的枝叶间,荒诞的悲剧变成警号,在一个革命者最后的生涯中,他希望人们能清醒认识到悲剧背后的原因,希望人们站起来,结束这种霸权政治的局面。因而本书中第二个重要的情感便是希望。

这本书像是对当时环境的一种逆反,冷战初期大家都有对双方能维持和平局面的期望,本书却反其道而行,大胆设想了一场荒谬的战争和强权控制的政治局面。而现实正如同作者所设想的一样,尽管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期望着和平,可强权政治还是存在,世界各处还是有国家在战乱中挣扎。可尽管如此,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极权主义和战争的危害,追求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和平这个全世界人们的愿望才能成为大势所趋。

《一九八四》就像一个饱经世故的老者给予年轻人的寄语一样。当我们开始思考,面对一个又一个像《一九八四》一样糟糕的局面时,会有所勇气继续向前,去竭力争取公理。而最后历史也必然会同年轻朝阳们希望的那样,在马钢宪法后建立鞍钢宪法,在互联网垄断后发起开源运动,在从前一个欧洲占据全球九成经济的事实上革命……劳动人民终究会砸碎自己身上的锁链,迎来一场大胜。


金句鉴赏:

1、“谁控制着过去,”党的标语是这样的,“就控制着未来;谁控制着现在,谁就控制着过去。”

2、然而,尽管过去的本质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从来没有改变过。现在正确的东西,在将来也永远是正确的。

3、一切历史都是重写本,只要需要,可以随时擦干净重写。

4、他觉得好奇怪,你能创造死人,却不能创造活人。

5、只有觉醒他们才会起来反抗,但他们只有起来反抗才能觉醒。

6、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如果承认这点,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好书寻找:

条码号:D0079667

索取号:I561.45/Q340

图书当前所在馆藏地点三楼南侧书库(I-Q类)


撰稿:李栋

审核:左果洞

审编:刘尚兵

终审:向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