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当我越走越远,当岁月开始长毛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一望无际的黄土地,是惟一能托住我的东西。
——《生命册》
作者简介:
李佩甫,河南许昌人,曾任《莽原》杂志副主编,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等职,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平原客》等长篇小说,2015年凭作品《生命册》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李佩甫早期作品多以乡土为题材,但却有别于乡土作家,因为他除了擅长讲故事,更擅长剖析当代农民的精神,通过他们的成长环境,反映出中原文化的独特生存环境。评论家谢有顺说:“他对人心荒凉之后的权力迷信所带来的苦难有着尖锐、清醒的认识,正如他冷峻、精微的笔法,总是在追问生命丰富的情状如何才能更加健旺地生长。”
作品简介:
《生命册》是李佩甫所著,2012年4月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2015年,《生命册》获茅盾文学奖。2019年,《生命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是李佩甫继《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全书共12章,围绕主人公吴志鹏关于无梁村的记忆与骆国栋的人生轨迹进行双线叙事,两条线索看似互相独立却又交相缠绕、密不可分。
《生命册》的主题是“时代与人”,正如茅盾文学奖颁奖词所说:“李佩甫深切关注那些‘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们。他怀着经典现实主义的雄心和志向,确信从人的性格和命运中,可以洞见社会意识的深层结构。” 本书从中原文化的独特内蕴出发,把乡村和城市互相设为参照系,将各色人物在时代巨变面前,对前路的探寻、灵魂与肉体的挣扎、人性深层的坚守与裂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推荐理由:
《生命册》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冷静克制的吴志鹏,有才华横溢却刚愎自用的骆国栋,还有既“可恨”又“可怜”的虫嫂等等。这是李佩甫耗时5年锤炼而成的38万字,他用他几十年的生活体悟,写就了这部豫中平原的壮阔史诗,写出了不同个体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及现代经济运转的社会形态下,灵魂的形变所要经历的痛苦挣扎以及蜕变后的快意。
文学如灯,照亮国民精神。李佩甫在本书中不遗余力地书写着当代中国黄土地上那些破败的人生和残存的信念,使读者从这些故事中获得反思,感悟到磅礴的生命情怀。引发每一位读者对于在时代洪流下个人如何守住本心,顺应时代发展的思考,引导着读者探寻克服理想与现实间难以消弭的落差感的方法。
读后有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科技等领域极速地发展,随之而来的还有就业压力的急剧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大学生患上了“空心病”,这其中甚至不乏清华北大等名校大学生,他们认为苦难如影随形,挫折从不间断,生活没有意义,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最终选择了“躺平”和“摆烂”。若你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不妨打开这本《生命册》吧。尽管小说中的人物遭际只存在于特定的地域、时代、文化背景下,但他们生命历程的兴衰起伏以及心境的变化定能带给你诸多启示。
《生命册》塑造了骆国栋、杜秋月、范家福、吴大国等多个饱读诗书、满腹才华的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尽管他们的外貌、性格、职业皆不相同,可结局却都相似的不尽如人意。骆国栋本有似锦前程,但他却沉湎于声色犬马,在金钱的诱惑下开始堕落,走上了钻法律空子的不归路。杜秋月因作风问题下放农村,是刘玉翠愿意嫁给他的这项决定抚慰了他在被批斗过程中受尽屈辱的脆弱心灵,可他却在平反后千方百计地想要离婚,想甩掉这个“农村的负担”。他们的才华与品质都在磨难中流散溃败了……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可以说,知识分子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好好利用自己的知识施展才干,而是在苦难中迷失方向,在挫折中一蹶不振,在顾影自怜中蹉跎年岁。
知识分子究竟该何去何从,一直到故事的结尾,李佩甫都没有都没有明确地指出一条光明大道,他展示的是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面前的心路历程与选择方向,是一个引人反思的多维度场域。我想,无论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道,都有待诸君探索,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怀有一条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朝着初心与梦想,坚定方向,锐意进取,终有一天,我们也能书写一部属于自己的、无悔的、丰盈多姿的“生命册”。
金句鉴赏:
1、 有句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知道什么是“水土”么?古人云:水有润下助土之功,滋生万物之德;土有化像和水之绩,舒纵欲托之能。四维之中,水为命之象,土为命之基。而这里所说的“水土”是一体的。
2、 由此推断,那就是说,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并不能左右一个人的一生。就按命理学的说法来推演,也有大运的背向、流年的旺衰、人的机缘巧合之说。可见,一个人后天的努力,还是非常重要的。
3、 在这里,风跟两个字的联系最为密切:一个是“情”,一个是“尘”。“风情”是一个时段的概念,那就像是剪成一段一段、互不连接的奇异景象;或者说是斜阳下在空中飞翔的带一绺断线的风筝,含些许“偷”来的诗意。可过去就过去了,永不重复。而“风尘”却是一个固定而久远的时间概念,那是一种经岁月侵蚀后带有烙印的苍凉,是一种埋在时光尘土里的永久性的定格。
4、八十年代是一个读书的时代,国内国外所有的新书我都找来读。从历史到文学、哲学、心理学,一直到世界各国的名人传记;从黑格尔到莎士比亚,从希特勒到尼克松,从蓬皮杜到田中角荣,我逮谁读谁,一边读一边记笔记……这就是我的武器。我知道,在大学里,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是很难混下去的。
5、这里的人事关系是由一个个“单位”组成的。单位又与单位相互交叉辐射,一级一级的,成了一个个由人与单位,人与家庭、楼房、街道组成的网。白天里“单位”是魂,人活在一个一个的单位里;到了夜晚,灯光就是魂了。灯光聚拢人气,给人以方向。如果没有灯,城就死了。
6、在我,原以为,所谓家乡,只是一种方言,一种声音,一种态度,是你躲不开、扔不掉的一种牵扯,或者说是背在身上的沉重负担。可是,当我越走越远,当岁月开始长毛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一望无际的黄土地,是惟一能托住我的东西。
好书寻找:
条码号:D0018148
索取号:I247.57/L221/2
图书当前所在馆藏地点:三楼南侧书库(I-Q)类
(图管会:王璐)
审核:左果洞
审编:刘尚兵
终审:向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