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学院 图书馆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好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香校园 > 好书推荐 > 正文

好书推荐第103期——《子夜》作者:茅盾

发布日期:2024-09-23

大雷雨之前必有一个时间的平静,平静的一点风也没有。

——茅盾《子夜》

作者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之一,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分析和现实主义风格著称,他的小说多聚焦于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代表作品有《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


作品简介: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33年。这部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以及中国民族工业在买办资本与封建专制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图景。小说深刻剖析了旧中国的社会现实,通过吴荪甫的视角,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包括但不限于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困境与挣扎。《子夜》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主人公吴荪甫这一典型形象,深刻地展现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既有发展民族工业愿望的进步一面,又有资本家唯利是图,剥削和镇压工农群众的反动一面。


读后有感:

《子夜》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更像是一剂清醒剂,令每一位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自省。吴荪甫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小图的脑海里,他的每一次尝试和失败,都让小图感受到了生活的重压和梦想的脆弱。他的故事让小图意识到,在追求财富和地位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丢失了一些更为珍贵的东西,比如诚信、爱情和自我。在读《子夜》的日子里,小图仿佛与吴荪甫一同经历了他的人生起伏。他的矛盾和挣扎让小图感同身受,小图开始思考自己以后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会如何选择。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处情节,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人性、关于选择、关于命运的深刻寓言。

《子夜》中展现出的那个动荡不安、充满变数的年代,也让小图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中的善良和丑恶、坚强与脆弱、希望与绝望,都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矛盾时,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和勇气,更需要一颗坚定而宽容的心。读完《子夜》,小图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小图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寻找自我的旅程,我们在矛盾中成长,在冲突中学会选择。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都要学会在子夜的黑暗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光明!


推荐理由:

《子夜》创作于1931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虽初露锋芒,却饱受国内外多重势力的压迫和限制,这种深刻的矛盾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此外,小说还深刻描绘了城乡之间的鲜明对立:城市,作为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象征,与代表封建主义与落后的农村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城乡冲突,正是当时中国社会结构急剧变迁的缩影。

小说通过塑造多个阶级的人物形象,并细腻描绘他们的命运轨迹,生动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激烈与复杂。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地主等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构成了小说的核心主题。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关怀。特别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封建势力双重挤压下的艰难生存状态。

此外,小说还触及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与碰撞。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与价值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文化上的断裂与冲突,正是当时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独特景观。小说通过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揭示了社会大环境对个人生活的深远影响。人物的性格塑造与命运安排,紧密关联于社会背景,展现了个人在社会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凸显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的启示录,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金句鉴赏:

1、雷雨的一夜过去了后,就是软软的晓风,几片彩霞,和一轮血红的刚升起来的太阳。

2、这时窗外闪电,响雷,豪雨,一阵紧一阵地施展威风。房屋也似乎岌岌震动。但是屋子里的三位什么都不知道。她们的全心神都沉浸在另一种雷,另一种风暴里!

3、天空张着一望无际的灰色的幕,只有直西的天角像是破了一个洞,露出小小的一块紫云。夕阳的仓皇的面孔在这紫云后边向下没落。

4、夜来黄浦涨潮的时候,水仗风势,竟爬上了码头。此刻虽已退了,黄浦里的浪头却还有声有势。

5、从早上起,就没有一点风。天空挤满了灰色的云块,呆滞滞地不动。淡黄色的太阳光偶然露一下脸,就又赶快躲过了。

6、俄而他脸上的紫疱有几个轻轻地颤动,他额角上的细汗珠渐渐地加多。


好书寻找:

条码号D1111221

I246.5/M383

图书当前所在馆藏地点:二楼书库


(图管会:张鹏程)

审核:左果洞

审编:周莹

终审:向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