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学院 图书馆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好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香校园 > 好书推荐 > 正文

好书推荐第82期——《大唐鬼才:李贺传》作者:孟红梅

发布日期:2024-03-02

作者简介

孟红梅,女,1970年生,河南宜阳人。先后从事教育、地方史志编纂、检察宣传等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雄鸡一声天下白》,散文集《宜水之阳》,人物传记《大唐鬼才:李贺传》,中篇小说《春风吹又生》等。其中,《雄鸡一声天下白》获河南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作品简介

《大唐鬼才:李贺传》分上下两篇,上篇着重写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及第、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则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和命运结局等。

作者把李贺的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有关他的诗歌名篇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的才华及其诗歌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孟红梅与李贺同乡,她关注和探寻李贺在人世间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轨迹,在历史的长河中捕捉他的身影,在前人考证的沃野里寻觅他的足迹,在仅存的二百多首诗歌中钩沉他的点滴,力求用文学的笔法,还原出一个更接近于本真的李贺来。

推荐理由

读者对孟红梅这本《大唐鬼才——李贺传》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有读者评价:“传记不像传记,小说不像小说,整体像是用诗篇扩写出来的。”也有读者认其为“典型的学者型著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书中,孟红梅采用半文半白的写法,文笔清丽,力求复原“古韵”,加之其别具匠心的结构,使得这本书并不乏亮点。

孟红梅尝试将现代性文学特征和中华古典文化结合,又借许多名家诗句助阵,增加了这本传记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孟红梅本人在学术研究上十分严谨,不偏信权威。很多史料、专家都认为《高轩过》乃李贺七岁所作,但孟红梅不偏信,她认为更可能是李贺19岁考进士落选后所作。此诗想象奇特、措辞精绝、警句迭见,道尽无限悲伤,抒发无尽雄心,说出自七岁稚子之手,并不排除有误传的可能。

李贺写诗,惯用鬼怪之像、阴冷之景,意境怪诞瑰奇,而孟红梅对其诗句的解读天马行空,频频语出惊人,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孟红梅她在这本书中倾注的思考与想象,充盈在字里行间。翻开这本书,你一定会对这份真心实意有更具象的认识,也一定会对李贺这位天才诗人,有更深刻的共情。

读后有感

李贺,字长吉,或许天道无常,总不肯遂人愿——长吉长吉,李贺此生不长,也甚少有吉祥之遇。总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为何在家族败落、怀才不遇、病魔缠身之后,偏偏还要加上一个“英年早逝”呢?中唐时期,政治由盛转衰,经济下行,与盛唐形成鲜明对比,李贺一生“提携玉龙为君死”的理想,只能停滞于笔尖,一生言仙语,一生不为俗世所容。他被排挤、被打压,终于在死后为仙人所招,为天帝的白瑶宫作文。李贺一死,真如他本人所说“一心愁谢如枯兰”,昆山玉碎,英蓉泣露,千百年后,仍不乏后来人为之恸哭。

《大唐鬼才:李贺传》记载了李贺少年成名的辉煌、家道中落的苦伤、从仕无门的惆怅、投军无路的哀痛,最后在病痛中抑郁而终的一生,令人唏嘘。孟红梅用诗歌将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串联,使李贺的形象不再是一首随风摇曳的断句残章。


金句鉴赏

1、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将讽刺的笔锋指向迷信的皇帝、割据的藩镇、弄权的宦官;将同情的笔触用在备受压榨的劳动人民身上。

2、他渴望为国所用,为国立功,在悲苦穷愁中不懈追求,奋发向上;他感叹人生的短促,在为时光飞逝的焦虑与急迫中,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史诗”。

3、李贺短促的生命燃烧着色彩,色彩也燃烧着李贺短促的生命。

4、然伤在深处,腐在根部,不假以时日,还是难以看出。刚刚过去的叛乱,似乎没有在人们的心中留下印象,上自皇帝,下至庶民,所有人似乎都患了健忘症,兀自沉醉在繁荣昌盛的假象中,不愿醒来。其人自欺,也欺骗着他人,更欺骗着这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南山白虎。

5、伺机而出的贪腐之虎、宦官之虎、藩镇之虎、“神仙”之虎,加剧着李唐王朝的腐朽与没落。李贺生于这个“猛虎”横行的时代,是他人生的不幸。

6、进入暮年的南山白虎,失落而孤独。它常常蜷卧在花椒树下,在浓郁的椒香中打盹。

好书寻找

索取号:K825.6/M589

当前所在馆藏位置:三楼南侧书库(社科)


(图管会:康黎)

审核:周莹

审编:曹瑞

终审: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