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费孝通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江苏吴江(今苏州吴江区)人,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名誉校长。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5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作品梗概
《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与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求》十四篇文章,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剖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本色》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有三方面特点:“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不流动性、熟人社会。《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章说明了一个问题——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其中《家族》《男女有别》这两篇讲的都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礼治秩序》和《无讼》讨论乡村社会中人们如何基于宗法制家庭的感情进行道德判断和约束。《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讲的是四种权力:一是在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在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在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四是在社会变迁中所发生的时势权力。
推荐理由
费孝通先生曾对如何对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提出了“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原则。阅读这本书,它不仅集中反映了作者费孝通先生将社会学原理引入中国农学文化研究、文理兼容、学贯中西的深厚功底,还向全世界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农村风貌,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对中国农村的关注。通过阅读本书,使我们对生长的这片热土有更深厚的认知,并且在他透彻分析中国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让我们感受到了关于中国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
读书心得
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大部分与农业有关:安居乐业是靠土,群雄争霸是争土,国富民强是看土,靠地吃饭是农业大国本有的特色。既此,就不难奇怪千百年来,土地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了。聚村而聚,世代扎根。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这样来说,每个人的“当前”,不仅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乡土中国》是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模式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本书。这本书向读者解释了中国人很多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的原因,剖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与特点。即使是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书中的许多观点依然可以找到相同的实例,费孝通先生勾勒出的那个中国乡土社会从未消失。
美文鉴赏
1.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2.欲望是什么?食色性也,那是深入生物基础的特性。这里似乎有一种巧妙地安排,为了种族绵续,人会有两性之爱;为了营养,人会有五味之好。在乡土社会中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两者所以合,那是因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
3.权力之所以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经济利益。在同意权力下,握有权力者并不是为了要保障自身特殊的利益,所以社会上必须用荣誉和高薪来延揽,至于横暴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关系更为密切了。统治者要用暴力来维持他们的地位不能是没有目的的,而所具的目的也很难想象不是经济的。
好书寻找
索取号:C912.8/F376
图书当前所在馆藏地点:三楼南侧书库(社科)
(图管会:姜官正)
审核:周莹
审编:曹瑞
终审:吴佳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