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代表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回首黄土地》等。
推荐理由: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史铁生用他残缺而丰满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这句充满力量的诗。
接踵而来的痛苦、打击没有让他缴械投降,而是以笔为武器写下生命的意义,思之,索之,用自己的生命思索照亮晦暗的前路。在精神的荒原,他驰骋如风;在生死的峭壁,他轻盈如云。同为人生旅人,你我当以他为榜样,在苦难中坚守那一份原初的生命热量,以执着与勇毅面对命运跌宕!
这是一部直击灵魂的散文,它拷问的不单单是作者的内心,更是拷问的无数骄狂的少年、颓靡的青年的心,作者史铁生在20岁突然双腿瘫痪,生命就像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时会倾覆,但生活对他的捶打,在摧毁了他的身体的同时,却也点燃了他灵魂的火焰。
遭受挫折了,那就看看他,有什么打击比瘫痪、丧母更令人绝望;失去目标了,看看他,他会帮你在迷茫的世界里寻到属于你的那盏灯光。
作品梗概:
《我与地坛》是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集。讲的是史铁生伤痛期间在地坛的一些思考和经历,主要探讨了生与死的哲学,人生的意义等问题。
讲述了伟大的母亲、地坛的景色、地坛的春夏秋冬、地坛来往的人群和地坛里的自己。
本书总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抒发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
第二部分表达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怀念;
第三部分表述自己与地坛不可分割的情感。
读后心得:
作者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双腿瘫痪,时常摇着轮椅去一座历经沧桑、荒芜冷落的古公园。在这里,他细听四季,从不间断的歌咏,也享受了世外桃源般的安静。
此后的十五年间,他的情感和命运都与地坛有着深刻而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个绝望的人,在漫长而艰难的岁月里,思考了生命的苦难与意义,完成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有山重水复的烦恼,也有柳暗花明的喜悦,有事无巨细的诉说,也有细致入微的倾听。希望我们读完此书,能从意味深长的文字和感人至深的情节中,触摸到平凡生命的脉络,感受到世间万物的美好,体会到随遇而安的从容,看透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他把这么苦的人生,用稀疏平淡的语言描绘,好像我们也能把苦难释怀,让苦难开出花。
金句鉴赏:
1.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史铁生
2.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史铁生
3.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史铁生
4.原来这院中不单单只有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史铁生
好书寻找:
条码号:D0045813
索取号:I267/S588
图书当前所在馆藏地点:三楼社科书库
审核:袁楚函
审编:王宇霞
终审:吴佳黛
图管会:孙悦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