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
推荐书目:《边城》
作者简介:
沈从文,湖南凤凰县人,当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推荐理由: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在湘西游历时有感而作的中篇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湘川交界的边城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沈从文先生借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希望以此来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指出一条明路。
这本书道出了人要归依自然的本性。小图之所以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也在于此,现在正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人们往往在忙碌之中迷失心灵却不自知。走向自然,或许就是对心灵的一种救赎,在忙碌的间隙,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阅读这本书,或许能够在这钢铁水泥筑的森林之中,让你得到一份独属于你的宁静和慰藉。
作品简介:
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湘西山区偏远的小镇茶峒镇,小镇上生活着翠翠和她的爷爷。翠翠没有爹娘,她的母亲和一个屯防军人相爱,生下她后,因为家庭的阻力无法结婚,最终双双殉情。因此,外孙女的婚事变成了老船夫的一块心病,他只有一个夙愿,就是一定要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
在一次端午节上,翠翠邂逅了傩送,并从此爱上了他。不想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两兄弟决定向翠翠表白。天保选择向翠翠提亲,傩送则按照当地的习俗,给翠翠唱一夜的山歌。天保自知比不过弟弟,于是出走,却因意外客死他乡。傩送虽然受到哥哥死去的影响,但心里却依旧惦念着翠翠,他不知在亲人与爱人间如何抉择,于是在与父亲吵了一架后出走。
老船夫夙愿难成,也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死去。老船夫死后,只剩下翠翠一个人,但悲痛并没有使翠翠走上母亲走过的路,她选择接替了老船夫的工作,每天为来往的人摆渡。同时,她守候在渡船上,等着傩送的归来。
读后感悟:
这部小说通过对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人们在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的,她的母亲也是如此,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沈先生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赞美了边城人民纯良的心灵,歌颂了翠翠与傩送的纯粹爱情。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他们既没有海誓山盟和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沈先生不仅对两个年轻人爱的方式给予热情地赞扬,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淳厚朴质,一种不违背自然与人性的生活方式。
金句鉴赏:
1.要为自己做主,站到对溪高崖竹林里,为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是马路,你若欢喜走马路,我相信人家会为你在日头下唱热情的歌,在月光下唱温柔的歌,一直唱到吐血喉咙烂。
2. 一份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增加了梦,在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
3. 翠翠依傍祖父坐着,问“爷爷谁是第一个做这个小管子的人?”“一定是个最快乐的人,因为他分给人的也是许多快乐,可又像是个最不快乐的人做的,因为他同时也可能引起人不快乐。”
4. 他们生活虽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活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人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
好书寻找:
二楼书库
(图管会:韦有正)
审核:袁楚函
审编:王宇霞
终审:吴佳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