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学院 图书馆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好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香校园 > 好书推荐 > 正文

好书推荐第29期——《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发布日期:2022-11-19

浮生六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推荐书目:《浮生六记》

作者简介: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沈复生于文人之家,少时曾奉父亲之命,在安徽绩溪、江苏青浦、扬州等地做幕僚。这段经历对沈复影响极大,他从此不愿入仕,想以经商,或卖字画为生,生活窘困。沈复与妻子陈芸感情极深,但陈芸的聪慧反而为夫妻二人带来各种不便,陈芸也曾两次被驱逐离家,并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嘉庆十年(1805年),沈复离开家乡到四川投奔友人,此后辗转安徽、湖北多地,很是坎坷。

推荐理由:

《浮生六记》“浮生”二字,典出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的这篇短文,描写的乃是他和诸位堂弟在桃花园中聚会、赋诗,共叙天伦的乐事。《浮生六记》和李白的短文一样,都以“天伦之乐”为对象,差别在于,李文写兄弟之情,而《浮生六记》则侧重夫妻之情。

《浮生六记》是沈复在他46岁这一年所著下的自传体散文。沈复一生坎坷,但和妻子陈芸感情极深,陈芸去世后,沈复更是颠沛流离。嘉庆十三年(1808年),沈复随使团出使琉球,在琉球共四个半月。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沈复回忆起过往,有感于“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读罢《浮生六记》,让小图最为叹息的是陈芸的遭遇,小图认为依陈芸的生活态度更像一个现代女性。思想开放且独立,一改中古时代小脚女人的形象,只可惜,当时的环境对芸娘这样的女性并不友好。

作品简介: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叙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从事艺术的生活,但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该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渝。

《浮生六记》原有六卷,现存前四卷。卷一《闺房记乐》描述了作者与妻陈芸闲居沧浪亭畔时,每当花开月上,夫妻对酌吟诗,怡然自得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怀念。

卷二《闲情记趣》叙述了作者在生活穷困中,曲尽文酒流连之乐,赏玩花卉虫鱼,布置各种赏心悦性之具,凭着爱美的心性,领略无处不在的一种真趣,阐发了作者不同凡俗的美学观。

卷三《坎坷记愁》记述了作者伉俪天性浪漫,不容于封建大家庭,两次遭逐,飘泊无依,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中爱妻陈芸病死他乡,其父也离开了人世。作者奔丧归来,兄弟失和,惨遭家庭巨变。人生坎坷,备尝艰辛。

卷四《浪游记趣》叙作者游幕作贾,遍历风景名胜,记下了各地的美丽风光。书中反映了当时的世态人情,如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以及知识分子的凄凉遭遇,后两记已佚。

读后有感:

在那个时代,沈复的梦想,是无法照进现实的,最后只能是“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叹息和悲凉。

然而他的一生,却又充满着常人所没有的乐趣。从亲子关系来讲,沈复的双亲是爱他的。最典型的是没有包办他的婚姻,在闺房记乐中: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在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规则的封建社会,在明知未来的儿媳妇可能“福泽不深”的情况下,沈母仍然支持儿子的一见钟情,“即脱金约指缔姻”,是多么难得啊!连沈复自己都不由得感叹“天之厚我可谓至矣”。

从夫妻关系来讲,沈复与妻子一起赏景联句,亲手制作美食,他们的生活尽管清贫,但却能一直保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他们相互扶持,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充满艺术情调。《浮生六记》是用一花一叶的诗意,写一段柴米油盐的爱情传奇,归结起来不过是,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矣的一生。

好句摘抄:

1、“以老篷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中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二,搞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缩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2、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3、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好书寻找:

索书号:I264.9/S399

馆藏地点:二楼书库

索书号:I264.9/S398

馆藏地点:三楼社科书库

                                                        (图管会:韦有正)